华体育在线登录

富豪李河君花260亿建造水电站每年盈利36亿4年狂赚1655亿

时间: 2025-01-29 07:36:43 |   作者: 华为网盘网页版登录入口

  1980年,李河君出生在广东河源,小时候的李河君,家境并不算富裕,父亲曾是一个小商贩,靠着在各个乡镇之间流动做生意为家里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。

  虽然父亲的生意一度亏损,但凭借积蓄,李河君得以继续求学,1984年,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交通大学,学习铁道车辆专业。

  大二那年,李河君和室友们在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小店专门卖胶片,短短三天,他便赚到了12块钱。

  80年代的12块钱可以顶半个月工资呢,这次创业让李河君发现了自己“爱上”了商业,渐渐地他开始萌发了创业的念头。

  1989年,李河君从老师那里借到了五万元,成立了汉能股份有限公司,最初从事电子科技类产品的买卖。

  虽然这个公司刚开始只是一个小生意,但由于李河君广泛的人脉和眼光,生意渐渐做大,随着经济发展,李河君逐步涉足更多领域,尤其是玩具产业,他的公司迅速积累了8000万元的利润。

  但在李河君的心中,总有一个未解的商业难题,怎样找到一个能够支撑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呢?他开始着眼于水力发电行业。

  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,李河君从父母那里得知,家乡打算建一座小型水电站,他认为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。

  于是他决定投资建立一座水电站,李河君拿出自己的积蓄,投入了一千万人民币,用于水电站的建设。

  但水电站的投资回收期较长,资金需求也很大,为了应对水电站建设高峰时每天约1000万元的资金需求,李河君决定将自己之前建造的一些优质电站出售,将这些积攒的风险准备金全部投入到新项目中,这样一环扣一环,李河君的水电事业也逐渐走上了正轨。

  2002年,李河君投入了200多亿用于金安桥水电站的建设,金安桥水电站位于云南金沙江,建成后变成全球最大私营水电站,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,远超于美国的胡佛大坝。

  2011年,金安桥水电站正式并网发电,每天为李河君带来超过千万的收入,年净利润超过36亿,金安桥水电站的成功不仅让李河君跻身广东首富,也让他逐渐建立起在能源领域的深厚底蕴。

  但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,为维持项目的资金需求,李河君不断借款,负债不断累积。

  此时的李河君慢慢的变成了中国能源界的风云人物,但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,他的视野开始逐渐拓展到太阳能行业。

  2009年,李河君决定涉足太阳能行业,特别是薄膜太阳能领域,当时薄膜太阳能技术相对较新,且设备成本高,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并不被看好。

  但李河君却坚定地选择了薄膜太阳能,为了快速扩大市场,李河君通过并购的方式,耗资500亿人民币,收购了德国Solibro、美国MiaSolé等太阳能企业,成功将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引入中国。

  短短几年,汉能集团迅速崛起,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,跻身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导者,2013年,汉能控股成功上市,李河君的财富也达到了新的巅峰。

  在2014年,汉能的股价一度暴涨,市值超过3000亿港元,李河君的身价也水涨船高,以1655亿元成为全世界首富之一,汉能的成功使李河君的商业帝国达到了顶峰。

  随着光伏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汉能的债务压力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加,李河君的过度扩张以及在股市上的激进操作,逐渐引发了危机。

  2015年,汉能的股票突然暴跌,市值一天蒸发了1442亿港元,香港证监会对汉能的股价操控展开调查,汉能陷入了长时间的停牌。

  虽然他曾通过收购、并购等方式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光伏产业链,但这些快速扩张的项目并未给汉能带来足够的现金流,反而加剧了债务危机。

  2015年,汉能的财报显示出现巨额亏损,而李河君的财富也随之急剧缩水,2019年,经过四年的艰难挣扎,汉能薄膜太阳能最终无法复牌,公司的股票被停牌,李河君的帝国最终崩塌。

  曾经的全国首富,最终成了众人眼中的“失败者”,他建立的金安桥水电站,也因债务问题遭遇拍卖,但没有人接盘。

  李河君的一生,从白手起家到一度成为全世界领袖,再到帝国崩塌,堪称一场商业巨变。

  李河君的成功在于他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行业的机会,并迅速扩张,尤其是在水电和太阳能行业的双重布局。

  但过度扩张和高杠杆经营也是他失败的根源,在汉能的扩张过程中,李河君并没有有效控制风险,尤其是在光伏行业的投资上,过于依赖外部资金和贷款,导致公司负担加重,最后导致财务危机。

  李河君的失败并不是缺乏眼光,而是缺乏对市场和资金链的深刻把握,急功近利的投资策略最终让他的商业帝国崩塌。

  “宛宛类卿”,小编仿佛在李河君身上看到施正荣的影子,但他比李河君更有商业头脑,那他又好在哪呢?

  施正荣是一个高学历的博士,曾师从“世界太阳能之父”,并在澳大利亚开创了自己的事业,但他毅却选择回国,带着技术和资金,从零开始创办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。

  起初他的创业之路并不顺利,虽然产品性能卓越,但市场认知度低,销售成了大问题,施正荣不得不从科研者转变为企业家,学习怎么样整合资源、拓展市场。

  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无锡市政府的支持,成功融资并建立了尚德,随着尚德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施正荣一度成为中国首富。

  但成功并没有让他满足,反而让他陷入了奢侈和虚荣的泥潭,他购买豪车、修建地标性建筑,却忽视了企业面临的原料依赖和市场之间的竞争问题。

  2011年,美国“双反政策”出台,尚德陷入危机,施正荣因过度依赖进口原料和奢侈消费而备受指责,最终在2013年被踢出尚德。

  他并没放弃,而是在澳大利亚成立了新公司,继续研发新技术,并在多年后重新登上富豪榜,虽然亚洲硅业上市被否,但施正荣依然活跃在光伏行业。

  湖北长江商报-2023年1月17日-《李河君错赌薄膜发电1655亿财富“归零” 汉能集团重组无进展恐难东山再起》

  金融界-2023年1月11日-《突发,中国前首富被带走!锦州银行卷入其中!千亿帝国如何被掏空?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