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功案例

小米创业成功最重要的10个因素

时间: 2024-02-29 20:45:21 |   作者: 华为网盘网页版登录入口

  小米是在互联网时代发展最快的一个企业,很多人都不知道小米致胜的法宝是什么,下面为大家揭秘小米的用人模式--合伙人机制。

  雷军和他们创始人团队,轮番上阵面谈,有很多都是一聊就近10小时。小米手机硬件结构工程负责人第一次面试是在雷军办公室,从中午1点开始,聊了4个小时后憋不住出来上了个洗手间,回来后雷军说我把饭定好了,咱们继续聊聊。后来聊到晚上11点多,他终于答应加盟小米。过后他自己半开玩笑说:赶紧答应下来,不是那时多激动,而是体力不支了。

  其中搭建硬件团队花了最多时间。因为刚开始的几个创始人都来自互联网行业,不懂硬件也没有硬件方面足够的人脉。在第一次见到现在负责硬件的联合发起人周光平博士之前,雷军已经和几个候选人谈了两个多月,进展很慢,有的人还找了“经纪人”来和他们谈条件,不仅要高期权而且还要比现在的大公司还好的福利待遇,有次谈至凌晨。

  创业其实是个高危选择,大家看到成功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背后都倒了一大片。不少今天很成功的企业,当初都经过九死一生。比如说阿里巴巴马云带领团队1995年做中国黄页,失败!接着1997年做网上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,算是阿里巴巴雏形,还是失败了!阿里巴巴今天的商业帝国,大家看到淘宝、支付宝和天猫等明星产品,其实最有价值的是背后的团队,尤其是马云和他的18个联合创始人。

  做老板的要负责把整个班子团队搭好,小米今天的合伙人班子在今天是各管一块,假如没有什么事情的话,大多数都不知道彼此在干吗,也不会管彼此。大家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,这样保证整个决策非常非常快。

  注:“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,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。”雷军曾认真琢磨过阿里巴巴的十多年的创业历史,包括阿里的团队,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在黎万强书中也特意提及,想必对雷军影响颇深。

  你要找到最好的人,一个好的工程师不是顶10个,是顶100个。所以,在核心工程师上面,大家必须要不惜血本去找,绝对不能想偷懒只用培养大学生的方法去做。最好的人本身有很强的驱动力,你只要把他放到他喜欢的事情上,让他自己有玩的心态,他才能真正做出一些事情,打动他自己,才能打动别人。

  乔布斯的一句话,非常震撼:“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,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。我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。”据说乔布斯一生大约参与过5000多人的招聘,组建由一流的设计师、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组成的“A级小组”,一直是乔布斯最核心的工作。

  在小米创办四年后,市场估值100亿美元,业界把小米看作创业的明星公司。但在这种前提下,小米找人依然花费巨大的精力。主要因为小米想找的人才要最专业,也要最合适。

  最合适,则是他要有创业心态,对所做的事情要极度喜欢。员工有创业心态就会自我燃烧,就会有更高主动性,这样就不需要设定一堆的管理制度或KPI考核什么的。

  团队的激励,就是一个“爽”字。让员工爽就好,不要追求什么条条框框,也不要生搬硬套。比如说小米的方法也许适合你,也许不适合你。其实最根本来讲,我们做企业的管理者,能不能真的把姿态放得更低一点,去跟你的员工打成一片,听听他们到底想怎么爽,怎么给予他们参与感、成就感,怎么给予他们足够的激励。无外乎就是爽,员工爽,他就会自我燃烧。

  雷军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王阳明的“天理即人欲”。我觉得让人爽的这样的一个问题,如果你愿意去想的话,每个企业都能想明白,主要是看你舍得不舍得的问题。雷总创办小米的时候,心态很平和、很开放。他已经做了20年企业,早已功成名就,有名有钱。

  在做小米之前,也是中国最著名天使合作人之一,不缺钱不缺名。不管大家相信不相信,他做小米是梦想驱动的,就是他想做一个足够伟大的公司,一件足够伟大的事情。所以在这种时候,从合伙人到小米核心员工,都给了足够的利益上的保证、授权和尊重。

  我看了很多公司,他只跟你说有期权,都是到了临近上市的时候,才跟你说你的期权是多少。但雷军跟他们合伙人、核心员工一进来就讲明白,把很多事情都摆在桌面上。今天人才竞争这么激烈,只有少数的利益驱动,纯粹讲兄弟感情的线、解放团队:忘掉KPI,组织架构扁平化

  小米内部讲忘掉KPI,这个背后是以用户反馈来驱动开发,响应快速。比如他们MIUI的开发,MIUI的设计师、工程师内部全部泡论坛,每周快速按照每个用户的意见来迭代。甚至内部奖励,不是老板今天心情不错,然后说你做得好,而是全部依靠用户票选出来,大家公认的好设计才是好。

  这种力量是循环互动的,当你很认真地对待用户的时候,用户也会用心对待你。有玩者之心的团队,才会真正爱自己的产品,爱自己的用户,这才是解放团队真正的核心。

  要做整个互联网转型的时候,一定要由内而外,先把我们的产品架构和我们的组织架构给梳理好。